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
0
生成式 AI

生成式 AI 生產力挑戰:30 天從需求打造工作凱瑞工具系列 第 2

[02] 今年的著重點:聚焦在需求、PRD(需求說明書)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若結合我在公司的工作心得,一般上班族,一定、絕對有很多想法,很多希望工作可以變得更簡單更省時的想法,但常常是卡在,要嘛無法好好把需求說出來,條列出有價值的資訊;要嘛就是卡在工程師很懂程式語言,但不懂上班族同仁們的痛,變成技術和需求始終無法橋接起來。我認為要消彌這個 Gap,應該要有良好的訪談架構以及好的 PRD(需求說明書),甚至可以的話,將這兩項工具直接分享給有意願靠自己突破、打造出 AI 工具的上班族,開發角色就交給隨時有空、能耐心聽人說話的生成式 AI。

由於本職是協助公司同仁做到數位轉型,一開始我認為的就是工具先行,有工具,一切好說,我們同仁每人擁有一個微軟帳號、微軟周邊工具(Power Platform)。過去也在公司舉辦 Power Automate 的教育訓練,以直白、比喻方式講解自動化流程的概念,但公司同仁願意自主在工作場域使用的意願不彰。與同仁進一步了解後發現,對於新科技的使用,若沒有搭配更符合同仁實際運用場景、掌握不到痛點,其實很難使他們主動使用工具。若屏除學習消極度不提,我歸類如下幾點:

  1. 工具使用前所需要掌握的學習門檻偏高
  2. 教學內容無法在短時間切入要點,直擊要害 → 學習意願打折扣
  3. 學員人數過多,未能做到相似工作場景的分類,所提供的案例過於發散 → 感受不到工具的魅力
  4. 學員無法藉由自己雙手,收斂個人工作痛點(或許是太發散以致無法歸納),無處發揮習得工具

觀察以上四點,我認為最重要的是 — 如何直接提供一支釣竿,讓學員了解如何歸納自己的工作痛點,進而掌握工具可以如何直接幫助個人工作場景,同時也會驅動其主動學習。因此,其實並非工具先行,而是:需求歸納先行,概念次之,工具隨之。


上一篇
[01] 再次挑戰鐵人賽
下一篇
[03] 為什麼著重在需求聚焦及其重要性
系列文
生成式 AI 生產力挑戰:30 天從需求打造工作凱瑞工具4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